复杂度
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
前置知识:选择排序、冒泡排序、插入排序、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 建议:不要跳过 1,常数操作,固定时间的操作,执行时间和数据量无关
2,时间复杂度,一个和数据量有关、只要高阶项、不要低阶项、不要常数项的操作次数表达式
举例:选择、冒泡、插入
3,严格固定流程的算法,一定强调最差情况!比如插入排序
4,算法流程上利用随机行为作为重要部分的,要看平均或者期望的时间复杂度,因为最差的时间复杂度无意义
用生成相邻值不同的数组来说明
5,算法流程上利用随机行为作为重要部分的,还有随机快速排序(【必备】课)、跳表(【扩展】课) 也只在乎平均或者期望的时间复杂度,因为最差的时间复杂度无意义
6,时间复杂度的内涵:描述算法运行时间和数据量大小的关系,而且当数据量很大很大时,这种关系相当的本质,并且排除了低阶项、常数时间的干扰
7,空间复杂度,强调额外空间;常数项时间,放弃理论分析、选择用实验来确定,因为不同常数操作的时间不同
8,什么叫最优解,先满足时间复杂度最优,然后尽量少用空间的解
9,时间复杂度的均摊,用动态数组的扩容来说明(等比数列、均摊的意义) 并查集、单调队列、单调栈、哈希表等结构,均有这个概念。这些内容【必备】课都会讲
10,不要用代码结构来判断时间复杂度,比如只有一个while循环的冒泡排序,其实时间复杂度O(N^2)
11,不要用代码结构来判断时间复杂度,比如:N/1 + N/2 + N/3 + … + N/N,这个流程的时间复杂度是O(N * logN),著名的调和级数
12,时间复杂度只能是对算法流程充分理解才能分析出来,而不是简单的看代码结构!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!甚至有些算法的实现用了多层循环嵌套,但时间复杂度是O(N)的。在【必备】课程里会经常见到
13,常见复杂度一览: O(1) 常数 O(logN) 二分,以2为底,长度为几砍几次 O(N) 过数组有限几遍 O(N*logN) 调和级数,归并,快排,堆排 O(N^2) … O(N^k) O(2^N) … O(k^N) 递归 … O(N!) 阶乘
14,时间复杂度非常重要,可以直接判断某个方法能不能通过一个题目,根据数据量猜解法
S = n / 2 * (2 * a1 + (n-1) * d ) S = 其中,S 是等差数列的和;n 是项数;a1 是首项;d 是公差。 也可以认为任何等差数列的都符合: a * n 平方 + b * n + c,其中 a、b、c 都是常数
去除低阶项,去除常数项为 O是趋近于哪个级别的意思
等差数列就是
数组寻找最大值 O(n)
常数操作O(1)
1 + 1/2 + 1/3 + 1/4 + ... 1/N = O(log n) 调和级数
n/1 + n/2 + n/3 + n/4 + ... n/N = O(n * log n) 调和级数
常数时间的速度:位 》 算术 》 寻址》 哈希 非常数时间:链表的get(i)方法
算法分类: 说一个我觉得比较有趣、有用的算法分类
硬计算类算法、软计算类算法 注意:这两个名词都不是计算机科学或算法中的标准术语
那为啥要提这个呢?因为很有现实意义。
硬计算类算法:精确求解。但是某些问题使用硬计算类的算法,可能会让计算的复杂度较高 大厂算法和数据结构笔试、面试题、acm比赛或者和acm形式类似的比赛,考察的都是硬计算类算法。
软计算类算法:更注重逼近解决问题,而不是精确求解。计算时间可控 比如:模糊逻辑、神经网络、进化计算、概率理论、混沌理论、支持向量机、群体智能
硬计算类算法是所有程序员岗位都会考、任何写代码的工作都会用到的。前端、后端、架构、算法所有岗位都要用到。 但是算法工程师除了掌握硬计算类的算法之外,还需要掌握软计算类的算法。
说一个我觉得比较宏观的数据结构分类
- 连续结构
- 跳转结构
任何数据结构都一定是这两个结构拼出来的!没有例外!
数据结构太多了,从链表、队列、栈,到可持久化线段树、树链剖分、后缀数组等等结构